牙科博览

名人与牙科----获毛泽东嘉奖的牙医 隐形矫正发展

2015-12-22 10:08:17      点击:

 抗日战争时期,整个八路军只有一个牙科,位于延安。今年86岁张翘老人当时是牙科的一名医生,张老没有上过正规的牙医学校,只是跟着牙医小组巡诊半年就接过了牙钻机,他曾为毛主席、刘少奇等领导人看过牙,在叶帅家里吃过四五锅面条,忆起往日趣事至今仍令他忍俊不禁。

 

 以助手身份为聂帅镶牙,半年成为合格牙医

 张翘出身贫寒,却天资聪明。20世纪40年代初,在白求恩医校学习军医期间,成绩出类拔萃,本幻想成为一名白求恩式的外科医生,结果一不留神成了牙医。1942年,聂荣臻司令员牙病发作,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身处延安的牙科医生们不顾路远,携带医疗器械赶到晋察冀边区。治疗之前,延安牙科的主任李得奇很想物色一名助手,既解决人手上的不足,也能为晋察冀培养人才。李得奇是个非同寻常的人物,大革命时期就与叶剑英同志并肩战斗过,后来去了东南亚,学得一身好医术。

    白求恩学校拥有上千名学员,其中不乏藏龙卧虎之辈,可张翘才情更佳,在一次全校考试中曾夺得状元称号。他的手也特别巧,那时学员的课本都是自己制作,张翘的课本是全校装订得最漂亮、最整洁的。这些表现暗合了一名牙医的基本素质,李主任欣喜不已,立即拔擢尚未毕业的张翘为助手。张翘有幸参与了为聂荣臻司令员治牙的全过程,无奈的是当时啥也不懂,看什么都觉得新鲜,治疗过程中又不敢瞎问,只得自己用心揣摩。聂司令员的牙病不轻,口腔上部的四颗牙已经不能工作,需要安装假牙。配材料、制模具前前后后大概用了一个星期。张翘算是开了眼,一道道程序都暗暗记下。牙装好后,聂司令非常高兴,牙科医疗小组也扩大了就诊范围,在晋察冀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巡诊,走遍了四个分区以及司令部、抗大二分校等单位,为许多的牙病患者解除了痛苦。

    由于虚心好学、积极肯干,张翘跟随牙医组巡诊3个月时间,耳濡目染、学而不厌,逐步具备了独立完成简单操作的能力。特殊的环境培养特殊的人才,等到半年的巡诊结束,这位没有学过任何牙科理论知识、没有专科文凭的普通军医,已基本上掌握了治疗普通牙病的技术。为了进一步修炼、提高,张翘跟随牙医队来到了延安,开始了为期3年的牙医生活。李得奇信任弟子、倾囊相授、大胆放权,把牙科治疗室的重担交给了张翘,除了初诊由李得奇亲自处置外,后期的治疗基本由张翘独立完成,使他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牙医了。

 

    给领导看病能解馋,在叶帅家吃下四锅面

    在延安,张翘最发愁的是设备简陋和药物短缺,整个延安只有一个脚踏式钻牙机,样子古怪,乍一看不像医疗器械,倒像个缝纫机。牙科椅跟普通椅没什么两样,不能升降。医生给病人治疗上牙可受了罪,深躬90度的腰,头再斜着往上扭,一天八九个小时下来张翘落下了严重的腰疼病。镶牙设备也老旧不堪,只有靠不断的维修才能够勉强维持。镶牙的材料一般都采用贵重的黄金,那个时候,谁要嘴边露出一颗大金牙,既气派又奢侈,可黄金紧缺,牙医们只好改用银元代替。一把小锉刀把银元和锡块挫得细如粉末,再掺上水银恰到好处地搅和一会儿,镶牙材料算是配好了,用银子镶出的牙,虽不如金牙威风,但效果也不错。当时,麻药也属于稀缺品,钻牙不许用麻药,拔牙时才用上一点。延安的牙科拥有两间窑洞一间平房,总面积不大,既是诊室又是宿舍,所有空间都被装得满满当当。牙科有六名医护人员,一个主任,三个医生,两个护士。由于工作努力,张翘曾荣获毛主席签发的奖状。门诊室没有灯光设备,不能开门太早,也不能关门太晚,每天基本上遵循早七晚七的模式,最多到晚上八点钟就得关门了,要么什么也看不见。在延安的3年中,张翘接触到了不少高级领导。令他感触最深的是德高望重的徐特立老人,论级别和贡献,徐老完全有资格请医生上门看牙,可徐老从不行使“特权”。每次来门诊看牙都和普通患者一样,排队挂号,等着叫号。徐老不爱多讲话,而是特别爱看书。排队的工夫也捧着本书躲在一个不显眼的地方全神贯注地阅读。

    登门为领导看病,只限星期天。出诊小组一般由三个人组成,提着牙钻机等设备。张翘去的次数最多的要算延安的杨家岭了,刘少奇、吴玉章、任弼时、王明等人都住在那里。这些名人个性鲜明,给张翘留下的印象很深。王明的话最多,看病时也滔滔不绝。刘少奇则性格沉稳,不太爱讲话。为领导看病可是个美差,谁都愿意去,不仅因为领导对医生们态度友好,还是改善伙食的好机会。出诊小组一天大概要走上三四家,每家看完病都会热情地请医生护士留下来吃小灶,领导的伙食标准自然要比牙科医生的高一些,至少碗里能见到肉了。不过小灶的量太小,几个小伙子根本不够吃,就拿张翘来说,怎么也得吃三份才能饱。几个人一合计,干脆也别客气了,几家领导请的小灶全收下来,积少成多,最后合到一起吃。这样一来,大家算是解了“谗”,而且盘干碗净一点不浪费。

    让张翘最“难堪”的一次是在叶剑英家里吃面条,牙科主任李得奇与叶帅素有旧交,一天他带着张翘去叶帅家做客。正赶上叶剑英吃清水煮挂面,李得奇本来就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到老战友家更是随意。叶帅也很热情,赶紧请他们入席。李主任一点不客气,坐下来就开吃。平时尽吃粗粮的张翘见到细粮,感觉格外香,可初到首长家做客,还非常拘谨。叶帅家用来煮挂面的锅不大,盛面的碗也很秀气,张翘扒拉两口一碗面就见了底。一碗接一碗,不一会儿,四五锅面就下了肚,张翘一边吃一边脸发烧,在众人面前狼吞虎咽,多丢人啊!他恨自己为何这么能吃,于是痛下决心 绝不能再吃了,尽管肚子只填了半饱。可偷眼一看,李主任依然吃得津津有味,痛快淋漓。60多年过去了,回想起自己吃面条的“窘相”,张翘仍然忍俊不禁。

 

    被拉去为毛主席检查,朱老总牙齿最健康

    延安的牙科门诊离毛主席的住所很近,张翘却遗憾3年中没给毛主席看过牙,直到中央机关进驻西柏坡后,这个愿望才实现。

    抗日战争胜利后,聂荣臻司令点名要张翘回晋察冀,以填补那里无牙科的空白。1945年9月张翘离开延安随干部团先到了张家口准备筹建牙科,可很快遭敌人袭击,不得不撤离张家口。张翘舍不得扔下设备,拖着它们一直辗转到了灵丘,直至接到了护送伤员的新任务,才不得不忍痛放弃。由于抬担架的民工都是新招的,有的担架队曾出现民工一夜逃光、弃伤员而去的恶劣事件,从灵丘到阜平的路上,张翘夜不敢寐,与担架队长形影不离,苦熬了3天,伤员们总算安全送达解放区。

    完成了送伤员任务,张翘又惦记起牙科设备,说什么也要回去找。一路上撤下来的老百姓络绎不绝,都传言前方战斗激烈。但心疼设备,张翘只得硬着头皮逆人流而上,原本路上找了一头小毛驴做帮手,刚走了一半路,正巧碰上毛驴主人,又被要了回去。越往前走人烟越少,火药味越浓,死亡的威胁也越大。真是幸运,夜里摸到灵丘,敌人还没有追到,张翘急忙跟老乡借了几匹牲口把宝贝设备运了回来。

    1948年冬,得知中央机关驻扎在西柏坡后,张翘就利用一天闲暇去看望延安时期的老朋友、负责首长保健的鲍敬桓,没想到半路正好撞上,鲍敬桓见到张翘更是“热情”,一把拉住说:你可来了,快给首长看看牙去。

    张翘被临时抓了差,赶紧忙起来。不过这次“出诊”很简单,只是用摄子,探针等工具进行一次例行的牙齿检查。给毛主席检查时,毛主席好像正在思考问题,见到张翘来了只是微笑示意。在张翘的印象中,毛主席的牙齿还是挺棒的,除了少一颗牙外没有大毛病。朱总司令的牙齿最整洁,发育也好,没有蛀牙,没有大的磨损,那么大年纪了,牙齿保护得这么出色真是难得。随后,张翘又给刘少奇、陈伯达、艾思奇等人做了检查,一切顺利。

    新中国成立后,张翘先后在通县、张家口等地做医院的领导工作,亲手创立了多家牙科,为当地的牙病患者带来福音。1959年,张翘调到卫生部外事局工作,与牙医完全脱离。20世纪80年代初,他将日本友人送他的一把牙科椅捐给了北京振兴中医药基金会,也圆了自己重出江湖的梦想。

    如今年事已高的张翘无法再执牙钻亲临一线了,可为牙医事业做贡献的雄心还在,前年他自掏腰包为老区捐了一把牙科椅及一些器材,帮助当地建立了牙科,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冠诚隐形矫正出品

(摘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