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中的应用前景 隐形矫正知识
一。生物医学组织功能
对骨和软骨缺损修复、体外构建进行研究,来模拟机体组织的生理性受力和功能行使。
(二)航天医学领域口腔组织
在太空特殊环境下研究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
总结,口腔生物组织的力学性能和应力分析,是生物材料性能的研究重点,虽然已进行了一些研究,但远远不够,不仅要进行宏观的研究还要进行微观的研究。比较不同年龄、不同状态下的骨和牙齿及牙周的力学性能,可指导正畸临床牙齿加力、牵引、植骨,并可为种植体生物材料提供参考数据。此外,过大应力对骨代谢、骨结构的影响,药物对牙槽骨、颌骨的骨代谢和骨吸收的影响,种植体与骨界面的相互作用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正畸生物力学的研究前景广阔,随着生物医学、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等学科的不断发展,生物力学的研究应用将对正畸学科的临床和基础作出巨大的贡献。也许不久的将来,正畸矫治器也能像组织工程医学一样,在一定的调控下影响和改建牙齿和牙周,从而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傅民魁.口腔正畸学第 5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10.
2. Dermaut LR, DeMunck A.Apical root resorption of upper incisors caused by intrusive teeth movement: A radiographicstudy.ArnJOrthod, 1986, 90 (4): 321-326.
3. Dermaut LR, DeMunck A. Apical root resorption technique and holographic interferometry. Am J Orthod, 1986, 90 (3): 211-220.
4. Burstone CJ. Rational of the segmental arch. Am J Orthod, 1962, 48 (11): 805-822.
5. Burstone CJ.The segmented arch approach to space closure. Arn J Orthod, 1982, 82 (5): 361-378.
6. Burstone CJ, Hanley KJ. Modem Edgewise Mechanics Segmented Arch Technique. Farmington: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Health Center, 1995 , 1-83.
7. Burstone CJ. The mechanics of the segmented arch techniques. Angle Orthod, 1966, 36 (2): 99-120.
8. Burstone CJ, Koenig HA. Creative wire bending一—The force system from step and V-bends. 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ed, 1988, 93 (1): 59-67.
9. Smith RJ, Burstone CJ. Mechanics of tooth movement. Ani J Orthod, 1984, 85 (4): 294-307.
10. Tanne K,Koenig HA,Burstone CJ. Moment to force ratios and the center of rotation. Arn J Orthod, 1988,94(5): 426-431.
11. Vanden B, Dermaut LR. Location of the centers of resistance for anterior teeth during retraction using the laser reflection technique. Arn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 1987, 91 (5): 375-384.
12. Burstone CJ. Application of bioengineering to clinical Orthodontics. //Graber TM, Vanarsdall RL and Vig K. Orthodontics: Current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Elsevier Mosby, 2005, 293-330.
13. Proffit WR, Fields HW, Sarver DM. Contemporary Orthodontics. Mosby: Elsevier, 2007, 359-394.
14. Teuscher U.An appraisal of grow 中 and reaction to extraoral anchorage. Am J Orthod, 1986, 89 (2): 113-211.
15. 刘福祥.牙面结构阻力中心的研究 华 西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 , 1989.
16. 赵志河 上颌复合体及上颌牙弓阻力中心位置研究.口腔正畸学杂志, 1994, 1 (I): 15-17.
17. 王玉讳.天然牙及其支持组织的动态三维有限元分析 .华西医科大学七年制学生学位论文, 1996.
18. 房兵.上颌第一磨牙牙周膜应力分布的研究 三维有限元分析.华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994.
19. Nanda R. Biomechanics and Esthetic Strategies in Clinical Orthodontics. Elsevier Sawiders, 2005.
赵志河,白 丁.正畸治疗方案设计—一基础、临床及实例.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6.
一、错衿畸形发生及治疗的基础研究
(一)牙周组织的生理性生物力学性能研究
(二)牙周组织在正蔚力作用下的生物力学变化研究,信号通路机制研究
牙周膜是口腔特有的一种组织结构,它对口颌系统的功能与健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正畸力施加千牙齿传递至牙周膜,引起牙周膜生物力学反应,研究牙周膜的生物力学性能以及细胞对力学刺激的反应及改建,是正畸力引起牙移动的关键课题。尽管近十年来对牙周膜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但由千牙周膜的生物学性能和细胞分子机制相当复杂,在正畸力的动态变化过程中,牙周的适应性改建机制的相关研究还远远不足以阐明牙齿移动的生物学效应。
(三)基因水平改变正崎引起的牙移动
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改变基因编码的蛋白功能,从而改变细胞对力学信号的感应。
(四)药物或分子制剂研发控制牙移动
药物或生物制剂研发促进正畸牙移动或控制不期望的牙移动,以及促进骨骼发育生长, 从基因水平予以干预达到治疗目的。尽管目前已有研究将一些药物或蛋白因子局部或全身应用千动物,确实有改变牙移动速率的效果,但这仅仅是动物实验,且缺乏大蜇足够的阳性数据来支持其安全有效性
- 上一篇:舌侧矫治技术 隐形矫正发展 [2020-02-08]
- 下一篇:冠诚隐形矫治高级培训会 隐形矫正知识 [2020-01-14]